中外名流 |胭脂茉莉论少木森《诗与禅可以这么说》


2022-08-23 02:29:09  胭脂茉莉  所属诗集  阅读10112

50个   

原刊《中外名流》2022年7月

少木森《诗与禅可以这么说》 一书中的阐述艺术

作者:胭脂茉莉


禅,从宗教中来,最终又超越于宗教,它是中华文化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古至今,无论文人墨客还是普通百姓还是我们生活中的言谈举止,都受到禅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以各种形式浸润在我们中国人的每一个日常,如同凝聚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一条文化血脉。为了让这颗明珠的光辉不被淹没,让这一文化血脉不至于断裂,让更多生活在喧嚣中的现代人学以致用,很多文化研究者都在为此不懈地努力着,少木森老师就是其中之一,继2015年开始他每年出版一本的《读出的禅意》系列书籍,就是他为此努力结出的果实。


一、《诗与禅可以这么说》中阐述艺术分析

每年这个系列书籍都是选编现、当代诗人的诗作,然后附上他本人的点评,把从这些诗作中读出的禅意传达给广大读者、诗人和当今的禅文化研究者们。无疑,对被选入这个系列选本的我们之中的每一位诗人和作家都是一种荣誉。


少木森2021年12月由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诗与禅可以这么说》这本书,也是《读出的禅意》系列书籍,但是和往年有很大不同,不同的不仅仅是书名有所变化,书的内容和往年相比也有了充满创意的变化,这个变化最主要的部分在这部书的第一辑《禅眼观物,诗心生活》中,就如少木森自己在这部书的导语里谦虚地说,这些都是他的创作谈,把这部分称为创作谈也没有错,但是事实上,这一辑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不是创作谈这么简单,这部分以一个诗人和多年对禅文化研究专家独特的视觉和感触,带给我们禅意和生活中大大小小事件之间的联系和思考。


纵观这本书的第一辑《诗与禅可以这么说》共50篇,涉及生活中各个领域,其中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幅活泼从容,充满无限生机的禅和生活相融的画面,作者清晰地向读者展示了以禅眼对各种事件的观察判断,似乎信手拈来,却又妙语连珠,独特的视觉和娓娓道来的禅意阐述,让人耳目一新。

作为一个现代禅诗写作者和禅文学的研读者,我尤其感兴趣本书对禅诗和禅意诗,禅意与迷信,禅意和哲理,禅意与术语等问题的探讨,特别是这些被作者置于日常生活的事件中进行禅意阐述,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没有一般文论学术探讨的古板。


二、《诗与禅可以这么说》中阐述艺术具体体现


1.《诗与禅可以这么说》中阐述的启发艺术


禅宗讲不立文字,台湾罗光教授主编的《哲学大辞典》对“不立文字”曾经有过解释,不立文字,并不是不用文字,而是要善用文字。如何找到文字启发点,引导读者越过对禅意认知上的障碍,这一点非常重要,在本书开篇《禅意与静坐》里少木森就首先以启发式的提问,展开了关于禅诗和禅意诗的区别的讨论,启发读者一探究竟读下去的兴趣,起到了本书的导向作用,然后他又以一首自己的诗《在家静坐》来诠释关于什么是禅意,在家静坐,是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经历,“心被托了出来/像一只风铃被悬在半空/只需一些风/就响了”这是他这首诗中的诗句,也是在静坐过程中,他对于禅意的理解,这首诗,从生活中一个静坐的的日常行为启发读者:禅意,不是死寂的,而是我们静坐时,那颗鲜活的感知和体验这个世界的心。

关于禅诗和禅意诗的讨论,2021年初夏,现代禅诗流派同人曾经也有过针对性的研究和讨论,根据现代禅诗的定义,用现代诗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写作具有禅味禅境界的诗歌,从这一定义延伸,禅味禅境界,肯定也包含禅意诗,所以用现代诗的形式写的禅意诗,应该是属于现代禅诗的范畴。可见,少木森老师虽然不是现代禅诗流派的成员,但是创作目的和创作初心是一样的,少木森老师这种启发式的对禅意艺术性的阐述,如同佛祖拈花,定会推动现代禅文学的良性发展。


2.《诗与禅可以这么说》中阐述的情感艺术


艾青在《我爱这土地》里曾经有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被很多人引用,同样,我们做一切事情,都是伴随着情感,然后在情感的动力下进行的。

在本书有一篇关于禅意与迷信的讨论,关于这个问题,少木森注入了充沛的情感,他引用了佛门的一个古偈“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他认为,人生走过,不计较浮华得失,到最后只剩下这一颗包含禅意的心和诗意地栖居。他讲起了自己的诗歌《净峰寺夜谈》缘起于生活中和几个禅友住宿于惠安净峰寺夜谈的一个真实的事情,而这种缘起,也正是佛家的因缘际会,当我读到这首诗中“灵魂/ 本无究竟白茫茫 /一张无声白纸/悲欣交集”时,让我也禁不住“悲欣交集”,禁不住想起在现代禅文学调查问卷之你认为当下现代禅文学的创作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一问中,我也回答过此类相似的问题。是啊,世事无常,主宰我们自己的唯有这一颗心,还有什么其它的呢?我相信,这绝不是迷信,而是禅意!我的悲欣交集,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分析,这正是本书充溢了饱满情感的禅意阐述艺术激起了读者的同频共振。


3.《诗与禅可以这么说》中阐述的风趣艺术


一般人的传统思维是,对那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总以为会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就如同大多数对禅意和哲理的认知都是这样的:相同处都是属于一种生活的智慧,不同处,哲理,是一种生活的道理,可以直接阐述和表达出来,禅意是一种体验,用文字也不能完全表达,即使表达出来也是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但是,在本书《禅意和哲理》篇里少木森却用他的言说,让我们对禅意和哲理的区别有更加趣味性的活泼而迷人的认知,他认为禅总是以它独特的思维和感悟来表达“人生哲理”,也就是说把这种哲理表达成一种“禅意”,接着又用他的一首诗《古莲的传说》作为例子分析,这首诗是他当时在细细揣摩镜清禅师的“禅式思维方式”而写的,在他这首来自于生活的诗里,已经分不清何谓哲理何谓禅意了,其实根据“禅式思维方式”,也没必要人为的刻意去分,就如他这首诗中所描述的:只要我们能感知阳光响亮的西天/ 把我的心灵照彻,心灵的空寂/又深又远...... 可见,风趣而不失逻辑性的语言,总是让人如沐春风,化解很多困境,解决那些不必要的尴尬。


4.《诗与禅可以这么说》中阐述的谦卑态度


谦卑,是对万物对自然的一种敬畏的态度,从本书关于《禅意与术语》一篇中就能深深地体会到这种阐述中的谦卑。正所谓道不远人,真佛只说家常话,一个越接近事物本质的人,就越会对事物保持谦卑的姿态,而不会去故弄玄虚。真正的禅文化研究者和禅诗写作者,很少看到他们嘴里说那些玄而又玄的术语,在这一篇的阐述里少木森又引用了他的一首《荷塘听箫》作为这篇讨论的小结,从诗题就可以看出来,显然,这又是一首生活之诗,同时这也是非常美的一首诗,全诗没有一个禅字,却禅意盎然,诗意盎然,而在此诗中,禅又是什么呢?答案或许就是诗中写的,那雾一般弥漫的微笑/在我心田的淤泥里/长出一片歌谣…..在今天很多人会把谦卑混同于卑下的社会意识形态下,这篇关于《禅意与术语》的探讨,在侧面提醒我们不管是写诗还是写评论还是写其它题材的作品,除非不是特别需要,最好用朴实易懂的词汇,少用那些貌似深奥,其实连自己都解释不清楚的东西。这种禅意阐述中的谦卑态度,是阐述中的艺术,也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高贵,更是一种深深地救赎!


三、小结


本文开头就提过《诗与禅可以这么说》这本书涵盖的领域非常广,在这里,我只是针对几点解读,本书还有很多值得解读的地方,一个普通读者,要想和这本书,走得更近,充分的体验禅眼观物,诗心生活中那些融于生活的禅意,并且从中发现本书禅意阐述的艺术性,除了要对作者笔下呈现的一个个生活的具体画面进行有效感知,还要充分结合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大背景,进行解读,任何一个作者的写作,都不会脱离那个时代,时代会赋予作品更大的意义。今天,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关注禅文化、进行禅文学创作,以及对禅的认知和解读都越来越有必要,正如少木森在本书探讨《禅意和现实》篇中所说的:我们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停下来时,如果有一片天空仰望,便是灵魂的一次松绑……我愿意为头顶上的这片天空献上我的这首诗……



作者胭脂茉莉简介:本名刘彦芹,女,江苏人,年少习诗,作家、诗人。评论及随笔见诸媒体及报刊,诗歌被选编入海内外多种选本及刊物,主要代表作有现代禅诗系列,胭脂茉莉十四行诗,《真实的风景》系列等。主要成就,对汉语十四行诗的突破创新,把古老禅融入现代汉语新诗的探索。著有诗文集《摊开画布的人》 《这独一无二的人间》 《胭脂茉莉十四行诗》 同人合著《现代禅诗流派诗人十二家》等。曾获第二届莲花杯世界华文国学大赛铜奖,渤海风十佳女诗人,中国诗人微刊2018年名誉诗人,诗文集《摊开画布的人》获首届唐刚诗歌奖等奖项。

中外名流 |胭脂茉莉论少木森《诗与禅可以这么说》



推荐语 茉莉:禅,它是中华文化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古至今,无论文人墨客还是普通百姓还是我们生活中的言谈举止,都受到禅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以各种形式浸润在我们中国人的每一个日常,如同凝聚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一条文化血脉。为了让这颗明珠的光辉不被淹没,让这一文化血脉不至于断裂,让更多生活在喧嚣中的现代人学以致用,很多文化研究者都在为此不懈地努力着。


胭脂茉莉论少木森《诗与禅可以这么说》 一书中的阐述艺术 刊《中外名流》


(诗词在线提示:诗词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转载请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出自诗词在线)


新华字典查询提示 提示:不明白的汉字去 新华字典搜索下。  


  •   鉴赏、评论:
  •   张兆仁 171.114.37.247     2022/8/30 11:21:43     1 楼
  • 送了5朵鲜花
    老友好!欣赏佳作。

    作者回复:2022/8/31 11:27:15

    老师好!秋安!

评论请先登录